一、定义及分类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骨料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基础性建筑材料。混凝土的种类多样,按胶凝材料可分为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和有机胶结料混凝土;按表观密度可分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轻质混凝土。
二、行业政策
近年来,为了促进混凝土行业的发展,以及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力度,我国有关部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2024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做好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码头工程海洋环境混凝土耐久性关键技术创新应用,研究提高码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三、行业壁垒
1、资质壁垒
我国住建部对混凝土企业实行资质管理。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根据住建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22号)和《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建市[2014]159号),对申请经营预拌混凝土的企业从净资产、企业主要人员、技术装备等方面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颁发《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企业在取得资质证书后方可生产经营预拌混凝土。我国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陆续出台政策,根据当地混凝土供应和需求的状况对混凝土企业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提高企业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和环保要求,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上述政策的出台也提高了混凝土行业准入门槛。
2、资金壁垒
混凝土企业成立时需要购买土地修建厂房和办公楼,购置生产线、运输设备、泵送设备等固定资产,初始投入规模较大。各地区为避免混凝土行业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陆续出台政策提高企业设计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限制小规模混凝土企业设立。同时,由于建筑施工行业具有工程建设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工程款结算周期长等特点,施工方通常根据施工进度分阶段付款,导致混凝土企业销售回款较慢,应收账款较大。行业特点要求混凝土企业有一定的资金周转实力,以维持企业运营,实现经营业绩的增长。
3、原材料资源壁垒
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骨料、外加剂等。其中水泥和外加剂生产厂家较多,供给较为充足;但是在砂石骨料方面,近年来政府部门出于生态环保角度考虑严格限制河道采砂,使得砂石骨料资源处于紧缺状态。从事混凝土业务的企业如果不具备机制砂石生产加工能力,或者未取得石灰岩等采矿权,会导致其主要原材料采购受限,影响其持续、稳定的供货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而影响其行业竞争力。
4、技术壁垒
混凝土是现代工程结构最主要的大宗基础性材料,应用范围广泛,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极为重要。如混凝土质量检测结果不达标准,需对其进行加固补强处理,处理后仍不达标准的,需对不达标准的混凝土结构及其上方建筑物全部拆除重新浇筑和建造。因此,企业需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有效的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要求混凝土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质量控制能力。混凝土企业的核心技术是配合比设计与控制技术。配合比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首要因素,其设计既要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施工要求的和易性、使用要求的耐久性,又要做到合理控制成本。因各供应商的水泥、各地区的砂石骨料等原材料品质不同,同一供应商不同批次的原材料品质也有所差异,企业技术人员必须按照配合比技术规程,借助长期大量的试验数据和工作经验,根据客户的需求,对每一工程项目的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企业需通过生产过程控制保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混凝土配合比按照技术规程准确实施。我国建筑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和高层、超高层建筑增多,对混凝土企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产业链
从产业链方面来看,混凝土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有水泥制造行业、砂石骨料的开采及加工行业、混凝土外加剂生产行业等;下游行业主要有市政及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从原材料方面来看,水泥、砂石骨料是混凝土最主要的原材料,其稳定供应对混凝土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水泥行业发展迅速,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供应充足,为混凝土行业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来源。在砂石骨料方面,随着我国开采限制、淘汰落后产能、非法码头和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环保督查等联合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砂石骨料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对混凝土企业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但是,随着矿山开采和砂石骨料生产技术水平提升,通过石灰岩矿开采、加工制备的高品质砂石骨料可以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需求。
免责声明:文章图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其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害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或者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